近日,记者从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获悉,“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工程”已经正式启动,对城墙上铭文清晰的城砖进行测量定位、拍照摄像和铭文释读,形成可供查询利用的资料库。该工程计划用时3年,涉及大约数亿块城砖。未来完成后将在城墙博物馆展示,市民可以纵览南京城墙各处的砖文魅力。
为什么要数字化?城砖遭风化破坏,亟待抢救性保护
朱元璋当年为了营建规模巨大的南京城墙,耗用了城砖和条石等大量的建筑材料,其中以城砖材料所用最多。据统计,在数亿块南京城墙城砖中,有90%以上都带有铭文。
据了解,目前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馆藏的铭文城砖共计1000余种,包含工部砖、纪年砖、吉语砖、错版砖等多种类型,具有极大的历史、科技、艺术等研?#32771;?#20540;。
但是,更多的带有铭文的城砖仍砌在各段城墙上,长期受自然、人为因素影响,城砖铭文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化与破坏,亟待保护与信息采集。
怎么数字化?先定位,再拍照
南京城墙现存长度达25.091公里,又长又高的城墙无疑会给铭文采集和数字化管理带来不小的困难。?#32043;?#35201;做的,就是全面查清铭文砖在城墙全线的空间分?#35760;?#20917;。通过GPS定位、无人机、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技术,利用激光测距采集铭文砖的三维坐标信息,建立高精度的城墙三维模型后进行矢量化处理,形成可视化的铭文砖分?#32426;肌?#25509;下来的工作是“拍照存档”。通过无人机和高清相机等拍摄设备,将砖体上的铭文信息拍摄成高清?#35745;?#30041;存和记录每块铭文砖?#21335;?#32454;信息。
根据目前的工作安?#29275;?#39044;计今年年底完成解放门至太平门、解放门至玄武门两段城墙本体的砖文信息采集工作。接下来,将逐步完成神策门至玄武门段、太平门至中山门段、中山门至光华东街段等其他城墙段落的砖文采集工作。来源:金陵晚报